仔细资本 / 资本金融 / 正文

端午插艾草的习俗是怎么来的

2024-12-02 16:38 阅读了

文|马晓炜

在两千多年的赓续传承中,端午节一直保持着独特魅力,承载着华夏古老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。尽管各地“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”,但端午吃粽子、插艾草,是一种习俗,亦是一种文化传承。

早在3000年前《诗经》中就有关于艾草的吟咏:“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!”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艾草气味苦,微温,无毒,治百病。”《庄子》中说,“越人薰之以艾”,《孟子》里也有“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”的说法,故艾草有着“百草之王”的美誉。而艾草之所以与端午结缘,是因为古人认为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,家家户户采集艾草,插在门楣或屋檐下,以驱邪避毒,保佑家人平安。南北朝梁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记》云:“五月五日采艾为人,悬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民谚有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之说。

“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枝艾。”艾草在民间广受欢迎不说,就连饱学诗书的文人墨客对其亦情有独钟、“艾”不释手。陆游的《乙卯重五诗》:“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旧俗方储药,羸躯亦点丹。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。”诗人生动描写了南宋时人们过端午的生活场景,而艾草的香气,更是浓烈扑鼻。“虎符缠臂,佳节又端午。门前艾蒲青翠,天淡纸鸢舞。粽叶香飘十里,对酒携樽俎……”北宋苏轼的这阕《六幺令·天中节》词,也将那个时代过端午的情景呈现了出来,那门前悬挂的青翠艾草煞是惹眼。当然,写艾草的诗人词客远不止这些,像唐代刘禹锡的“端午时节草萋萋,野艾茸茸淡着衣”,宋代刘黻的“世路几年滋艾草,道山今日聚梅花”,元代王旭的“我有青青好艾,收蓄已经三载,疗病不无功。从此更多采,莫遣药囊空”……古诗词里的艾草,风情万种、诗意盎然。

(本文作者为文史撰稿人)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网友看法

1、网友河湟传奇:古诗词里的艾草,风情万种、诗意盎然。[赞][赞][赞]

2、网友蓝色妖姬6666:[比心]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来。

3、网友麦田120221788:不是屈原喊插的?我们这是用艾草水洗澡。

4、网友快乐健康:端午吃粽子、插艾草,是一种习俗,亦是一种文化传承。

5、网友运筹帷幄星辰grc: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,端午节吃粽子,插艾草,赛龙舟,是一种文化传承!

6、网友运筹帷幄星辰grc:转发了

端午插艾草的习俗是怎么来的

相关推荐:
热门推荐: